年轻人开始吃“白人饭”,这事都火到外网去了。。。

作者:探索 来源:休闲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3-09-27 17:04:41 评论数:

原标题:年轻人开始吃“白人饭”,白人饭这事都火到外网去了 。年轻 。人开 。始吃事都

你今天午饭吃的外网嘛呢?

最近我发现 ,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新潮流: 做最极致简单的白人饭午饭吃。

蔬菜里夹带点肉 ,年轻再加碗汤 ,人开这就是始吃事都一顿了 。

因为很多老外中饭就靠吃这类简餐对付 ,外网所以大家还将其起名为 “ 白人饭 ” 。白人饭

这样的年轻午饭以简单省事取胜 ,本身毫无亮点,人开味道乏善可陈 ,始吃事都 但如今它们在互联网上大为盛行,外网一经发布在社交网络,能吸引无数围观点赞 ,甚至是跟风效仿,比精心制作的大餐还要火 。

这事还火到了国外,外国网友也看不明白 ,也纷纷好奇起来 。

甚至有国外媒体专门撰文探讨这个现象 : 普通的 “ 白人饭 ” 为何在中国走红?

这都是咋回事啊?

“ 白人饭 ” 的起源 ,最早要追溯到欧美人。

展开全文

根据暂居国外的网友反映 ,他们的欧美同事自带的午饭大多让人一言难尽, 最常见的几种情况是 :吃草( 带颗西兰花啃 ) 、吃带肉的草、吃带蘸料的草以及三明治。

讲究一点可以会用少量的薯条配炸鸡可乐  ,但要对自己狠一点  ,一根香蕉插到饭盒里,配杯喝的,也是一顿饭。

不少网友刚去国外工作的时候,就感叹过 , 白人可能是没有味觉的,吃饭只是为了继续维持生命 。

( 部分地区 )白人的本土饮食习惯,可真比中国做的 “ 白人饭 ” 离谱多了。

有人生芹菜蘸酱,配杯冰饮就是一顿。

有人就带几根胡萝卜加几根菠菜 ,任何处理都不做,就是一道午饭,知道的说这是白人 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只羊啊 。 。 。

之所以这样 ,根源在于欧美人作息  ,午休时间短 ,下班时间较早 , 所以很多人倾向于午餐随便对付对付,然后晚上回家吃顿好的 。中午吃顿草 ,晚上吃头牛 。

有人的白人同事爱吃希腊酸奶腌鸡胸肉 ,听起来妥妥黑暗料理  ,但他试完还种草了↓↓

相较于中国传统饮食来说,这些菜式极少的准备时间 ,和约等于无的烹饪技巧,踩中了中餐烹饪痛点 ,图省事的人就开始效仿起来 。

他们 同样以水果 、蔬菜以及生冷简餐为主要构成来做饭 ,主打简单省事,并称其为 “ 白人饭 ” 。

这些食物看起来极为糊弄 ,但想糊弄得真诚也有不少讲究 。

如今民间 “ 白人饭 ” 制作爱好者已经总结出了不少口诀要义 :不要用重器,最好一把小刀全部搞定 ,如果能用手掰就解决 ,那就更上流了 。

以及  ,一口锅能解决的 ,就别花洗两次的功夫 。

能生着吃的,就不要开火过油。

有网友围绕白人饭的底层特色「 冷 、生 、少」,对食材进一步展开运用和组合,追求的就是一个极致。

往水果上卧一个水煮蛋 ,也能凑一顿 。

用番茄配豆腐 ,也能恰饱饱 。

如果你好奇,这都是啥味道啊?

这都不用多想 ,大部分 “ 白人饭 ” 都能吃得你怀疑人生,除了各色的 “ 难吃 ” 的评价以外,微博上还有网友这样评价 : “ 吃到一半 ,失去了活着的欲望 ”  。

很多国外网友午饭就跟这些差不多, 看到这些图片感觉被戳中了 。

但他们也觉得 “ 白人饭 ” 不好吃 ,在看到 “ 白人食品 ” 在中国大行其道时,忍不住感叹到:

“ 他们看起来太可怜了 ”  。

“ 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来折磨自己呢 ” ?

另外一派外国网友就习惯吃这个,对中国人给出的 “ 受难餐 ” 评价表示怀疑,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从中读出了冒犯,开始怒火中烧 。

从“ 烹饪破坏了某些食物营养价值 ” 到 “ 白人食物这个词带有种族歧视 ”  ,还有人只是反复强调生蔬菜就是好吃!不要再用油去炒了!

总之,捍卫起自家饮食文化 。

「 开始吃 “ 白人食品 ” 的中国人 」在国外反向火了 。

网络上很多路人表示不理解,既然难吃 ,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尝试呢?

因为一边是飞涨的外卖价格 ,一边是越来越不知道附近可以吃啥的困恼, “ 白人饭 ” 虽然没办法消解你对精致食物的渴求,但它可以教你如何迅速填满肚子。

在解决饥饿的路途中,年轻人还逐步发掘到了更多好处:不用闷在厨房汗流浃背的做饭。不用做饭洗碗两小时,吃饭五分钟 。由于碳水少 ,所以吃完中饭也不会感觉犯困。

于是 , 质疑 “ 白人饭 ”  ,理解 “ 白人饭 ”  ,只吃 “ 白人饭 ” 。

其实, “ 白人饭 ” 并非是最近才有的事儿。

早在 2021 年下半年,就有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开启自己的 “ 摆烂吃饭 ” 。

他们漂泊在异国他乡 ,要兼顾学业和生活 ,有的不会做饭 ,有的不想去费事买食材 ,有的学业紧张没时间每天花个几小时在烹饪上 。

不讲究多美味,就想 “ 活下去 ”。

要么买 “ 白人饭 ” 对付  ,要么就 一锅炖 ,主打随机应变,有啥吃啥。

节省一切可以用的装备 ,锅铲就是菜刀,装食材的盒子里还能打个蛋 。

有网友说 ,出国之前以为自己能被逼成厨师,出国以后发现自己成功进化成生吃食材的野人 。

糊弄到极致,别说生吃蔬菜了 ,冰淇淋也可以拌饭。。 。

这些充斥着奇思妙想和些许离谱的记录 ,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发酵  ,原本有条件正常做饭  、吃饭的年轻人也展开了学习 ,搞起了 生命体征维持餐 。

B 站上就有挺多经典的糊弄哥,其中 @香蕉柿子梨靠每天只更这种内容 ,都快 20 万粉丝了 ↓ ↓

估计这些 up 们也没有想到 ,短短半年之后,看似整活的下厨最后能这么出圈 。

有人批判 “ 糊学 ” ,他们认为民以食为天 ,连吃饭都躺平 ,那生活着实有点悲哀。更何况,你能对抗饥饿,但你能对抗 “ 吃点好的 ” 的欲望嘛 ?

但 ,效仿 “ 糊学 ” 的人们不这么想 ,他们真心觉得花几个小时做饭超痛苦 。

如今的社会,对年轻人提出了诸多要求,父母辈念叨 “ 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儿 ”  ,买房买车结婚生孩,还有各种社会上的隐形要求 ,你得吃精致的饭,住豪华的酒店 ,买更大的房子,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。

可大部分年轻人 ,刚出来毕业,拿着微薄的工资 ,每天加完班( 说不定还是 996 )回到出租屋里,就只想迅速吃上一口热乎的,填饱肚子 。

外卖不健康还要等 ,而认真做一顿家常菜 ,动辄就得 2 小时,在这样的情况下,把大量时间花在一顿饭上 ,不是快乐生活的一种享乐,而变成生活的压力 。

那怎么办呢 ?

在这种 “ 一锅炖 ”  、 “ 白人饭 ” 里 ,他们找到了更适合当下生活的解答:吃饭就只为了饱腹。

大家一起学了起来,在评论区互相传授心得,今天我的黄酱是哪里买的 ,为啥我学着做糊锅了 ,为啥今天肉煮柴了。

吃的都很香

有人认为这种 “ 糊弄 ” 就是一种躺平 ,会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。

但我认为不是,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是精神世界又或者物质世界都比以往更丰富,有人做饭的时间 ,有人选择下楼去玩滑板 ,又或者打开游戏机 。

对于他们来说,这也是一个享受自我的夜晚 。

撰文 :渡渡鸟武士 编辑:莽山烙铁头

参考资料 :

微博:咘安的仙人掌  、 airpods 发烧友 、 hidoggg   、随便看看就开心、草莓气泡酒_ mm 豆、 YUKIANEKO

小红书  、bilibili 等